Web3 的下一个篇章:告别速度竞赛,回归构建根基
作者:Alec Goh,HTX Ventures 负责人
Web3 的叙事曾长期围绕“自由”展开——打破中介垄断、优化低效系统、颠覆陈旧规则。而到 2025 年,这场社会实验正在进入新阶段:主流机构与监管层开始承认其潜力,并为数字身份与资产管理的范式升级铺路。
从各国政府开始释放将比特币视为战略储备资产的信号,到传统机构加速入场布局,当下的Web3 已具备充沛的流动性、成熟的基础设施与全球性共识。但作为深耕行业的交易平台与风投机构,我们更需追问:如何让这场变革真正创造长期价值?
加密世界向来以“快”著称:开发迭代快、资本流动快、叙事切换更快。多重压力裹挟下,创始人极易陷入追求短期速度的惯性。但若想打造真正可持续的Web3 项目,团队必须学会“抽离”——暂时跳出代码与市场噪音,回归本质问题:我们是在为谁,解决哪些真实需求?
传统金融的历史早已证明:所有穿越周期的系统,其根基无非风险管理、透明度与用户信任。Web3 同样无法绕过这三重考验。若要构建可信生态,项目方必须聚焦可持续价值创造,而非沉迷速度竞赛或投机游戏。安全与信任必须成为基因,而非事后补丁。
在HTX Ventures 的观察中,行业已浮现值得期待的探索:
● 比特币实用化突破:如Babylon 通过质押协议激活比特币的链上安全性;
● 现实资产上链浪潮:打破传统金融的准入门槛,释放长尾资产流动性;
● 稳定币支付网络:显著降低跨境贸易摩擦,重塑全球商业基础设施;
● DePIN(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):以共享模式重构传统垄断领域,让 Web3 服务真正触达实体场景。
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于:用区块链思维解构真实痛点,通过产品兑现用户价值。而要将这种趋势转化为行业常态,仍需系统性努力:
第一步:锚定真实需求,避免自嗨式创新
项目方需反复追问:用户是否愿意为解决方案持续付费?是否填补了传统体系的致命缺陷?无论是降低60% 的跨境汇款成本,还是让 10 亿人首次获得高收益金融工具,Web3 的杀手级应用必然诞生于“真实世界接口”。
第二步:设计抗衰变的经济与治理模型
代币释放曲线、资金管理机制、DAO 治理框架——这些设计需服务于生态长期健康,而非早期利益集团。例如:
● 避免“开盘即巅峰”的代币解锁规则;
● 采用动态调整的贡献者激励(如Babylon 的比特币质押模型);
● 为DAO 预留渐进式放权空间(而非代码锁死控制权);
● 引入抗黑天鹅机制(如Shell Finance 通过 DLC 技术实现公平清算)。
只有当资本流动与价值创造形成闭环,项目才能真正积累网络效应。
第三步:将风险管理写入协议基因
智能合约审计只是底线,真正稳健的系统需要:
● 去许可化的故障逃生通道;
● 多重预言机数据冗余校验;
● 压力测试至上的危机响应协议。
随着机构资金入场,抗压能力将成为区分“投机玩具”与“基础设施”的核心标尺。
结语:速度制造泡沫,价值沉淀信任
当主权基金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,当打工者通过稳定币接收跨境薪资,Web3 的合法性便不再依赖口号。每个代币分发方案、每次治理投票、每行智能合约代码,都在为行业信任根基添砖加瓦。
2025 年的 Web3 终将属于那些“慢公司”——他们用可验证的透明度、可积累的用户价值、抗极端市况的韧性,证明技术狂飙之外,仍有更重要的故事值得书写。
(责任编辑:风向标)
-
过去创业板有个三高,高溢价发行、高估值和高融资,按这个逻辑讲它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。...[详细]
-
另外,Pandora还宣布将投入2.61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提升曼谷现有工厂的产能。...[详细]
-
甚至有时会“弃马保车”也未尝不可,至少能优先保住企业的生存,其后才有可能再图发展。...[详细]
-
作为全媒体多终端的第一财经,集团副总编辑张志清认为,要做更深耕细作的转型,核心还在于要建立起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。...[详细]
-
Starks创始人Muneeb Ali:比特币价格或再涨10倍至100万美元
而在网络上要怎么“让大家也会一起来看原本不那么感兴趣的内容”,成为了川上量生等人创立niconico的一个重要动机。...[详细]
-
如此下来,我固定开支每月要33-35万。...[详细]
-
或许正是因为发展周期的一致性,米哈游和B站,一个CP方,一个渠道方,在《崩坏学园2》上做到了完美配合。...[详细]
-
如果做衣服,肯定与凡客直接成为对手。...[详细]
-
其实,背靠着腾讯这样的一棵大树,只要一个游戏的品质本身过关,那么它的早期推广渠道是完全不用担心的,微信、QQ、应用宝,三大产品分发渠道的势力已成,短期之内并不会有其他的公司来阻碍腾讯游戏的发行。...[详细]
-
吃是狂欢,播是陪伴 相对于吃播,许多人更熟悉的吃饭内容是大胃王节目。...[详细]